某某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汇篇
某某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汇篇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事关党的宗旨,事关人民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某某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七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区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围绕“扶真贫、真扶贫”“下足绣花功夫”“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的具体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实践中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抓创新,经过五年的全力以赴、奋发实干、持续用力,辖区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较好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几年来,累计脱贫退出261户566人。截止2020年9月底,全镇有脱贫不享受政策49户115人,脱贫享受政策212户451人,未脱贫人口1户2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0.88,现已降至0.0008。一、主要工作成效(一)是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凝聚起脱贫战贫强大合力 面对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役,全镇干部撸起袖子、握紧拳头,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找准政治站位,从严落实政治责任,放弃休息日、没有间歇期,所有工作均是第一时间贯彻,全力以赴落实,将绝大多数工作精力用于脱贫攻坚,确保工作组织行动力。全镇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一对一”“多帮一”帮扶贫困户,带领村集体经济增收,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空壳村”清零。(二)是全镇上下全力攻坚,辖区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帮扶措施不断创新改进。全镇213户贫困户98.7落实产业帮扶物资,67.5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40.8实现务工就业,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造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13”品牌作为全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好整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行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年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个老区重点村项目建设工作,重点以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全县20个重点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一批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付整村推进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18.2。二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1.5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1.5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三 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 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企业联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已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于全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全县共计向11个乡镇派驻了11个农村工作队,向78 个贫困村派出了137家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1万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农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 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化小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个试点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__”和“三边三化” 行动,分别创建省级宜居村庄6个、生态村6个、绿色示范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中国好空气__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全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 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织对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结全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为片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县共计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4.5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争取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11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 10.1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5.84亿元。截止目前,全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16.6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97.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5,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达100,有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达87.5;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六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完善年度片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县“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成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农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建乡镇福利院3所;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造农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 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农村互联网覆盖率92.8。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 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进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片区攻坚上突出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县以年1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7个老区重点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最贫困区域和最困难人群倾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7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 10.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