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黄威 谭展鹏 罗翌 摘要 :脓毒症 (指由感染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引起的 全身炎症 反 应 综合征 ( 是重症监护 室 ( 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其发病率为 3/ 1000, 并以每年 度增加 , 病死率在 30%以上 , 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是现代 危重病医学面临的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 , 加强脓毒症的研究无疑具有相 当大的理论价值和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本文就脓毒症近年来相关的中西医研究 进展进行简单的综述如下。 关键词:脓毒症 中医 西医 气活血 1.概述及发病机制 述 脓毒症 (感染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 、 炎症反应 、 凝血反应之间相 互作用 , 造成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的复杂临床综合征 , 是创伤 、 烧伤 、 休克 、 感染 和大手术后等临床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严重者引起重度脓毒症 、 脓毒症 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有研究 [1]表明 , 全球估计每年有脓毒症病例 1800 万例 , 其发病率为 3/ 1 000, 每年以 速度增加 , 病死率已超过急性心肌梗死 , 已经成为十大死因之一。 由创伤等诱发的严重脓毒症和 病死率仍徘徊在 30%~ 50% [2],累及四 个以上脏器的 亡率更高达 50%~ 80% [3]。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 年欧洲和美国死于此病超过 35 万人,治疗费用高达 250 亿美元,对人类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 给患者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 因此 , 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 是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认为 , 从其临床症状和演变过程来看 , 脓毒症 与 《伤寒论 》 和温病著作 中所论述的大量温热病有诸多相 似 之处,可分属中医学 “ 外感热病 ” 、 “ 温毒 ” 、 “ 走黄 ” 、 “ 内陷 ” 症的范畴 [4]。 发病机制 缺血 ( 1) 组织氧代谢障碍 : 包括氧输送减少和组织氧利用障碍 , 使组织处于无 氧代谢状态(血乳酸增加 ) ,进而导致脏器功能损伤。 ( 2) 氧自由基损伤 : 大多数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 不是发生在缺血期 , 而是 发生在微循环恢复灌流之后 [5]。 黄 嘌呤途径和白细胞呼吸爆发是产生氧自由基的 两个主要途径 。 活泼的化学性质使氧自由基几乎能与任何细胞成分发生反 应 (如 与脂质反应造成脂质过氧化 , 破坏生物膜的通透性 ; 与蛋白质反应使酶系统受损; 与 ,造成细胞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全面紊乱, 甚至死亡。实验表明: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对缺血 ( 3)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炎症 介质的释放,造成脏器损伤。 炎症失控假说 ( 1) 概述 严重创伤或感染性因素触发初 期 的炎症反应,但由于机体产生 的多种炎症介质所形成的瀑布样效应 , 则可使炎症反应扩大甚至失控 , 最终导致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症 ( te m [3。为 了对抗 体能产生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 症 ( y m ma 。如两者保持平衡,则内环境的稳定得以维持,不会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当促炎反应占优势时,即表现为免疫亢进或 机体对外来的打击反应过 于强烈 , 而损伤自身细胞 , 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当抗炎反应占优势时,则表现为免疫麻痹或 机体 对外来打击反应低下,对感染更为易感,从而加剧脓毒症和 ( 2) 中晚期炎症介 质 近体内外研究说明脓毒症的发生过程中, 潜在 “晚期炎症介质 ”(上升时间> 24h) 参与其发病过程 [7 过往 被认为是脓毒症的重要促炎因子。但过去的临床研究发现,作为全身炎 症反应的启动因子, 常在脓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