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下载】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的系统设计
(江西理工大学341000)应用技术[摘要]利用单片机实现自动控制已经在较多领域实现应用,并且已经证明在可靠性、功耗、实时性、结构和体积等方面性能卓越,它不但应具有过程控制功能,而且还应具有信息管理能力。文章基于此主要分析了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的系统设计思想。[关键词]自动控制单片机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009—914X(2009)5(b)一0047—01嵌入式系统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数据通信、电信、仪器仪表、卫生保健等等,它不但具有一般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还在可靠性、功耗、实时性、结构和体积等方面性能卓越。自动化控制实际上就是移动的工业自动化,它不但应具有过程控制功能,而且还应具有信息管理能力。文章基于此主要分析了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的系统设计思想。1.基于单片机温度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1.1项目的总体目标设计工业现场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距离传输方式,盘设定,自动切换变频、工频状态,具有超限报警、切断变频器保护,可持续工作,高可靠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性能。1.2低成本设计思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围绕着如何实现低功耗、低成本、高精度展开的。对于数字化的测量系统,虽然数据采集、A/这一过程很快,一般在毫秒级甚至微妙级就可以完成,这样可以适当的选择采样周期,在一个采样周期内,迅速的测量压力,然后进入电流消耗较低的“休息”状态,那样就可以大幅度减少整个系统的电流功耗;这就像一个人每天只土作不到半小时,而其他时间都在休息一样,当然能量功耗要小多了,寿命自然就会提高很多了。1.3方案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应该是全面考虑系统的总体目标,进行硬件初步选型,然后确定一个系统的草案,同时考虑软硬件实现的可行性。总体方案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了以美国德州公司推出的51系列单片机为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并选择低功耗和低成本的存储器、放大器、数码显示器等元件。以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单片机来控制温度传感器和放大器的供电,传感器感受的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经过放大器放大转换为适合于A/后通过A/转换,温度信号转换为数字量。然后单片机根据存储于外部存储器(自身算出的温度值送显示器显示。在校准过程中建立起测量值与标准温度的对应关系,校准数据保存于外部存储器中。其中人工输入指的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来输入校准值,输入的校准值被记忆在据温度的范围,可以选择对外部操作,这一部分在D/时为了实现远程操作,还给单片机加上机遇85的串行通讯功能,使单片机里的数据能够远程传输到上位机的现远程对温度的监测。同时,计算机可以对单片机进行操作,实现远程控制温度的操作。1.4硬件的选取在工控现场中,为保障温度控制及其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比如,在系统上电初始阶段和欠压情况下,系统各部件可能出现不确定状态,造成意外操作。这时,就必须使使其它各部件处于就绪的确定状态。由于工业现场对控制系统可能造成很强的干扰,为保证控制器在任何干扰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就必须对单片机的运行进行监控,避免死机、程序跑飞或进入死循环。采用看门狗电路则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2.系统功能的实现2.1信号调理以及A/且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零点都存在差异,必须进行信号调理,以适合换器的输入范围。信号调理的最佳状态是调整到放大器的输出与A/时系统的精度最高,否则,如果放大器的输出范围大于A/会使系统的测量范围减小,如果放大器的输出范围小于A/会使系统测量精度降低。但是考虑到传感器、放大器、A/该给这些变化留有一定的空间,使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对于数字温度表的设计来说,由于温度传感器都存在一定的超温安全系数,因此,应该在满量程以上留有一部分空间,仍然可以测量并显示温度。我们选择满量程的10%,超出之后显示超压错误。同样在零点也应该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保证在零点漂移后仍能够有数据显示,这些都需要在校准过程中给予注意。传感器的输出为一个电阻桥路,数字温度表的精度目标设定在1%,因为电阻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的变化,而工业现场要求的远程测量需要远距离的导线,因为导线本身就存在电阻,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的话,就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测量错误,因此必须进行温度补偿。2.2 种是温度显示;另一种是 C,因此温度的十进制显示需要用4位,还有一位用于显示单位。访问片外是基本过程是相同的,)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