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传播学研究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文题目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传播学研究 ——基于“议程设置”理论 英文题目Study on the documentary Masters in Forbidden City’s transmission——based on the agenda setting theroy开题报告内容一、 国内外研究动态,理论依据及意义(1)国内外研究动态《我在故宫修文物》是我国第一部展现故宫珍贵文物修复故事的纪录片,是故宫 90 周年纪念的献礼纪录片。该片于 2016 年 1月 7 日至 9 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播出后反响平平。随后登录知名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在 90 后、00 后中迅速走红,短短几天内播放量突破百万次,豆瓣评分高达 9.4 分,超过另一现象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并在微博上引起 747 万次话题阅读,这种现象是值得研究的。1. 然而对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研究一般是集中在两个方面:(1.)从影视艺术领域的拍摄手法、内容生产、人物塑造或所体现的精神意蕴,价值趋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晋良子《电视开花网络红》中就从纪录片人物塑造、精神内涵、创新传播方式三方面进行创作,讲述该片从创作方式到突破传统纪录片播放渠道的局限,将互联网作为其重要的传播途径,以情感性表达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以艺术性表达传递深层次价值取向,以年轻化表达契合互联网文化语境,并最终证实了纪录片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强大生命力。张慧瑜《为何走红》则是从纪录片的平民视角着手,从对故宫、文物等事物的“恋物”式拍摄转向对普普通通的文物修复师的呈现,叙述了“普通人和平凡的世界”这一主题。(2.)从较为宏观传播学领域进行分析。杜诗画《网络走红的传播学分析》借鉴传播学理论,从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分析关注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收获好口和高点击量、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欢迎,以及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燕京的《纪录片成功因素探析》中则从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的优势互补角度,讲述大众传媒与小众传媒各自特点及其融合发展带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联动,使纪录片的传播更具有影响力。本文则着重于具体的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角度来解析这种现象,以及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2.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概念首先提出的是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1972 年他们经过科学调查发现,“在选民对当时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3系。也就是说,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公众的意识之中;传媒给予强调的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学术思想渊源,1922 年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说,新闻传媒构建了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影响人们的行为;1948 年,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测功能,新闻传媒对社会起着“瞭望哨”的作用,满足受众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信息需求;1958 年,诺顿·朗提出,报纸决定了“大多数人将要谈论什么”,以及“大多数人对问题的想法”。对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则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以网络为中心的相关议程设置方面。王倩《论网络公共领域对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中认为通过网络公共领域、传统媒介及议程设置三个概念进而对网络公共领域和传统媒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认为网络公共领域对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有:网络公共领域取得统治地位,传统媒体课程设置效果减弱及被迫在创新中等待重生三个方面。戴海波《媒介化抗争的议程设置模式及特点》中认为,在媒介化抗争的过程中,面对抗争环境的改变,围绕抗争诉求而形成的议题在抗争双方,公众、媒体、政府等议程设置者的多重博弈过程中会有新的表现形式。而他们对议题的认知,建构和解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新媒介贯穿议程设置的始终,抗争者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增强,社群议程设置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以及议程设置呈现动态性和多向性等特点。张洋华《网络传播时代对网络媒体管控的思考》针对网络环境监管中的漏洞问题,就如何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进行管控、引导网络媒体的正确发展展开论述。(2.)关于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李彦峰《论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议程设置问题》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遇到了挑战,议程设置理论要如何做去取得在网络媒体中的决定性地位,积极开展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传播,并充分认识社会大众在议程设置中的双重角色作用。吴闻莺《微博议程设置研究的路径分析》提出微博议程设置理论假设,认为传统议程设置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微博议程设置是微博平台上参与者通过对议题的围观“极化“动员,并最终将议题列入微博议程的过程。(3.)关于议程设置与舆论领导之间的关系方面。刘倩《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中从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讲解舆论引导的形成、发展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是按照重要性、显著性等评判标准,对每天发生的大量的社会事件进行选择性报道,在时效、版面、时段、配置等报道手段上区别对待;同时媒体采用相关言论帮助受众理解和思考这些热点事件的意义”。由此可见,事件是“议程设置”的操作对象,媒介对于事件的选择是“议程设置”的首要内容,在此之后才进入到对选中的事件进行何种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