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霞 建立多元管理机制,提升平台管理实效
建立多元管理机制,提升平台管理实效 温江区庆丰街小学 杨晓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如今,我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已经进入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我就将我校怎样进行平台使用与管理与大家交流。 一、整合平台资源,形成管理制度。 1、平台实例。 四川省数字校园云平台,门户网站建设,校产管理平台,成都市安全教育平台,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科研平台,成都市数字学校,四川省资源管理平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与监测评估系统,温江区教研网,温江教育域域网软件应用系统,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我校制定了《庆丰街小学网络平台管理制度》,《庆丰街小学网站管理制度》,《庆丰街小学信息化管理制度》等。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由信息技术中心成员,各科骨干老师为主要成员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工作的规划,管理,应用。 学校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装备资产管理等。各科骨干老师成员负责带动全体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教师网络教研,网络办公,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后勤相关人员负责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作好后勤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3、我校实行“一机一号”的管理模式,即每台电脑由一名老师专人使用,每名老师固定一个IP统一管理。每个平台由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管理员统一发放登录帐号和初始密码,在学校QQ群里进行共享。要求老师们将各个平台的名称,账号,密码记录在自己的教师工作手册里。平台管理人员及时从后台了解使用数据,在学校QQ群里进行通告,个别督促并提供帮助。学校针对老师建设和应用教学资源平台的情况,教师整合资源平台效果,提高课堂质量情况(青年老师的见面课,赛课,校本教研展评课等)进行考评,纳入到教师个人小专题考核,优秀教研组的评比中,记入期末绩效。 二、注重队伍建设,促进平台应用。 1、引领带头 从“会用”“常用”到“巧用”。我们信息技术中心人员要有引领意识,要走在全校老师们应用的前列,主动学习新技术,研究新技巧,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要因势利导,将一些平台应用的方法,技巧,传授给老师,营造一个“技术引领”的氛围。我校的杨晓霞,马梁才,张琦老师就分别成为区上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组,网站管理中心组,信息技术应用中心组的骨干成员。 2、培养能手 由于老师年龄、学历及信息化应用意识和教学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注重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挖掘,从每个办公室挑选一至两名老师技术与教学结合较好的“能手”,进行技术拓展交流,帮助办公室的老师组装电脑,系统重装,修改IP地址,电脑杀毒,垃圾清理等维护工作。每个班确定1-2名电教小帮手,协助老师,同学进行网络平台的使用和维护。 3、应用培训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首先是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资源平台使用培训,网络空间注册培训,交互式白板使用培训,常用小软件应用技巧,PPT高级制作,全校符合年龄的老师均通过了国家教育技术能力达标考试。其次是专项技能培训:图书平台应用,网络信息资源,门户网站建设,校园电视节目制作,装备管理平台使用等的培训。学生的课外拓展培训:利用每二,四下午第二节课的时间利用学校课外队子辅导时间,对班级电教小帮手进行安装软件,注册,应用等培训。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感受现代技术,了解现代技术,应用现代技术。 实例:[成都市数字学校] 第一步:由学校管理员将教师信息导入数字平台,并将班主任老师分配到相应的班级。将平台生成的老师信息发放给每一位老师手上。 第二步:将全校学生的信息导入数字平台(这也可以由班主任老师完成,我校由管理员集中完成,减少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量和个别技术问题)将导出的学生数据保存并共享到学校老师QQ群。 第三步:我校韦校长和学校管理员在学校QQ群里即时通知督促各个老师帐号的激活情况和自己的工作任务。每天发布数字学校数据,即时通知到人头。 第四步:班主任老师利用晨会时间,用班级多媒体设备,打开数字校园平台,将未完成的同学进行通告。多数学生回家完成,个别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间和中午休息时间到学校机房和教师办公室完成(可适当安排班级电教管理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科研平台] 利用课题引领,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工作进程。我校2011年9月申报成功的成都市“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校园活动新特征研究》,就通过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科研平台进行过程管理。整个平台包含研究动态,研究资料,过程资料,阶段成果,资源交流,总结反思,学习资料等。全市“十二五”期间的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均通过此平台进行过程管理。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即时撰写课题动态,注重物化成果,上传信息。在中期全市64个立项课题考评中,16个课题单位考核等级为优秀,20个考核等级为良好,22个考核等级为合格,5个考核等级为不合格,1个撤项。庆丰街小学课题组在此次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目前,我们的平台发文排名全市第五名。 [四川省数字校园云平台] 四川省中小学数字校园云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集合了多种实用功能的平台。包含有校园图书中心,办公中心,互助教学中心,教育资源中心等。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登录使用,我校程光老师就利用云平台资源对学生进行《酸奶是怎么制作的》视频教学,引导学生打开互助教学中心,进入虚拟实验室,看看他人是怎么样制作酸奶的;可以在线观看各科教学实录如: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也可以打开自主学习中心的七中闻道网校,找到课程视频;学生还可打开校园图书中心,进行查询并预约借书。 如今,我校通过学校网站建立链接,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了资源平台分散的问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通过网络平台、校园网收发通知,布置工作,公布计划,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快捷、方便。学校网站内容不断更新,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展示,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到学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深化平台应用,任重而道远。 我校始终坚持“每一个人都是资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的理念。资源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将老师们对资源平台的使用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资源共享,信息发布。能够从平台上下载资源,发布信息,通过QQ,EMAIL等接收,发送文件,师生通过网络增台等进行交流。第二阶段要逐步开展网络教学,教师要从制作多媒体课件逐步升级为制作网络课程,微课程,将一部分课程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进行。第三个阶段:要以视频互研系统为依托,开展远程教学,教研。既将外地优质的资源引入校内,又要将本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出去。目前正进入第二阶段。 总之,多种平台的综合使用,对变革教师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平台还存在一些功能不完善,课程构建,教师参与操作比较繁琐,教师参与深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平台管理人员课时多等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