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山水画课程的教育与研究
《中学山水画课程的教育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山水画课程的教育与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大分享文库-在线教育资源下载分享平台 上搜索。
1、中学山水画课程的教育与研究摘要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创作层出不穷,并随历史沉淀发展至今。国画作为古典文化的艺术载体之一,一笔一画都承载了东方民族各阶段的历史观念和精神向往。而其中山水画通过描摹中国的山水景观,上至白鹭飞鸟,下至小溪流淌,无一不向世人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各大书画家的艺术追求。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对于中学生素质提升大有裨益:首先,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观,探索东方艺术之美;其次,可以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使其具有优良的艺术赏析和画作表达能力;最后,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绘画与习作相辅相成。本文通过阐述山水画的内涵,分析山水画教学课程对于中学生的影响与现状,就提高中学山水画教学
2、课程、提升我国国画课程的教学水平给出一些建议,为促进我国国画教学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关键词:山水画、国画教育、中学美术山水画是我国国画艺术的主要分支之一,山水画重点在于描绘山水轮廓,表达意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传承至今。山水画大多出自于文人墨客之手,但并非寥寥几笔可以说尽,而更像是杂糅进个人情感、理想后对自然景观的二度加工创作,使画卷更多了一份人情与抱负。在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今天,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把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课程与教材,潜移默化教育学生以优秀传统理想信念,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一、 山水画的起源与内涵山水画是民族智慧与灵感的
3、综合体,也反映着中国人民多彩的精神风貌。纸墨笔砚下沉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根基,是国画艺术创作和理论修养的本源。山水画起源于晋魏时期,形成于隋唐之际,繁荣于两宋年间,直至元、明、清时代,已经形成完整的派别体系。1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山水画独树一帜,建立了自成一派的创作方式和审美标准。南朝画论家宗炳先生道:“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2阐述了他对山水的理解与感悟。宗炳先生提出,山水画以圣人之道#,以笔墨赋予实物形态,从而把画作提升到圣人的高度。同时,山水画中所蕴含的“山水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奠定了国画山水画理论的基础,以“道家思想”为山水画
4、的宗旨,影响着后世的山水画研究者、绘画者。中学生在国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笔与墨的构局之后,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赏析山水画丰富的精神,从中品味出“澄怀味象,洗心养身”的圣人之道。山水画要求欣赏者摒弃世俗杂念,辽阔心胸、陶冶情操,在包容开阔的审美模式下,感悟和体会画作所内涵的深远意蕴。内涵的另一面是山水画所创造的意境。意境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概念,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欣赏者带着不同的自我情感去欣赏画作就会得到不同的反馈与感悟,在不同的层次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以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二、 山水画课程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山水画作为国画中一个核心且特殊的分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5、在学习、欣赏、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主要能对中学生起到包容审美、丰富情感和提升文学素养这三方面的影响。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这是一门“没有标答的学科”,没有任何一个审美观点是错误的,每个人衡量标准都有专属的尺度。在欣赏与评价一幅山水画作品时,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拒绝表达。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认可,每个孩子都拥有特殊的想象力,正是因为山水画赏析没有唯一的正确评价,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加学生对于学习创作的热情和信心,同时包容不一样的审美观念,这有助于塑造中学生的完整人格和世界观。中学美术教育旨在从艺术作品赏析、艺术作品创造等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无论是学习山水画构架、体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山水画 课程 教育 研究
